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水晶球裡顯示了什麼?

水晶球裡顯示什麼?

一、 遙遠的距離,未曾謀面的身影

1. 老師的感覺與轉變

從第一次的上課,老師說我們很lovely,這些話是用英文寫的,距離似乎還好遠,這個距離不單只有地理位址還包含了溝通的語言。慢慢的,老師的部落格中開始出現中文了,這是3月的事。到現在,已經成了全中文的部落格和wiki作業大綱,老實說,這些熟悉的字真的是lovely!


2. 同學的感覺與轉變

在自己的部落格中看到,在課程開始的前兩三週,幾乎每次都要耗費30分鐘來搞定硬體設備,對於老師回應都以點頭搖頭表示,就是不開金口;因為不熟悉新老師,仍楚於靦腆害羞的情況。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習慣對著螢幕前的小人頭們發表感想,討論,還有姿態上呈現的輕鬆。


3. 好像少了什麼?

老師究竟多高?本人比電視漂亮嗎?

二、 智慧大師、部落格、WIKI就這麼把我們串起

1. 智慧大師:
這次遠距使用的是新版的智慧大師,大家也都沒有用過視訊功能,因此由侑霖叔叔協助同學們操作,快速的學校網路以及設備良好的教室,但缺的卻是”軟體”上的不足。

2. 部落格、wiki:
上課第一週,老師便要我們註冊屬於自己的部落格與wiki,這是繳交作業與互動的工具?第一週,我不明白這些工具與遠距教學倒底能融合到什麼樣的程度。過了一個學期,要看作業大綱,不用思考就直接連上wiki;要看大家的部落格心得,不用思考RSS軟體就開啟了;要討論議題,直接上google group;想一想,我們少了什麼經驗?哈,好像沒有用紙本交過作業耶!

不過這些工具所賦予的功能是教師與學生在經驗中訂定的,是否這些工具能有更多元的使用,就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試驗而衍生的。補充:我們有一個工具一直都沒用到,就是自己的wiki,我們都在老師的wiki上共同創作,因此個人的wiki在這節課就會不符合”共同創作”的精神了。

3. 改進的地方:

記得我還在業界時,只要有新版軟體上市,我就要開始寫使用說明書,而我的第一章肯定是:第一次使用方法。 而老師以及我們缺的就是這個入門指引,智慧大師的操作,部落格、wiki、google group的申請與使用,都應要要有使用介紹。之前grace老師提及,課程開始時只收到一個智慧大師的網址和帳號密碼,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這裡和那裡的差異!Dr.Liu說,在美國教師必須接受WebCT的操作教學,為的是能事能讓教學平台變成一個豐富的教學環境,而我們這裡卻是輕率的對待,這就可以推論要推廣線上教學或是教學平台,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態度。

三、 占卜師在2007年的預言準不準?

Bonk占卜師:

水晶球雖然雲霧瀰漫,但卻有有一道彩虹般的光芒


「目前整體趨勢者著重在為個人量身訂做的學習,並可依學習者的學習行動來設定自己自己的學習場域。當WEB涉及到教育或訓練領域時,WEB就不再只是WEB了。線上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在這年開始在教學與學習者間做更深層的想法,而不是只著重在科技的發展上。」(雅琇和義斌wiki)

「在2006時,WEB2.0開始被推動,這些人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06的風雲人物。WEB2.0有動畫、圖片、影片,與傳統網頁不同,較為生動。在2007年時,線上學習被傳統的教學者及學習者注意,並改變他們自己所習慣的傳統學習方法。因為WEB2.0不再只是網頁,可以互動,人們不再只是自己摸索。這種模式可以讓使用者去思考學習的方法,並且融入遠距教學,而不僅僅只是技術。」(楊戎文、華士程、王關豪 WIKI)

準確度:100%

真人實事:

許多民眾報料在經過「Did you know」的事件後,更可以看出學習的態度與腳色的轉變狀況:


雅琇提出他的親身體驗:「教師在教學的歷程中所扮演的腳色應是"帶領"學生入門,而學生是否要讓這個學習有意義則端賴本身的學習態度。」「教師與學生或是每一個人,其學習方式都必須改變,從餵養的依存關係轉變成教導自我覓食的方式」(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html)

佩貞現身說法,指出「教師將所有有利於我們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所有資訊、資源都整合於教學活動中,並教導我們篩選、判斷、網路上的素材,轉化為有組織的資訊。現在的我們知道可以利用一些科技來增加教學的互動及學習,例如:Wiki、Google group、Blog、OOPS...等」
(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4/did-you-know.html)


耀德勇敢站出來指認「在did you know事件中雖然有很多錯誤的數據,但他認為這事件背後所要傳達的意念遠勝於他要呈現的數字,他認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創新是這個世界成長的動力。」 (http://abcvictor.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html)


大師的預言解析:

經過真人實事的統整,我們可以歸納出這位大師預測了一個重要的關鍵,未來的學習者必須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網路的便利與進步,讓學習者可以隨時取得資訊,有能力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或參予special group做更深入研究;而Web2.0的時代來臨,更意味著人與人可以透過網路互動,利用更多元的媒體使學習更有趣。


更多延伸的預言:

在大師的預言後,陸續出現其他的想法「線上學習近年來在台灣一直持續發展,有教育機構成立「數位階梯學院」來讓小朋友可以線上學習,不再只是傳統的學習方式,而且線上資訊較多,更新容易,資料經過編輯可以讓學習者很快找到學習重點。而且由於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有趣,讓學習者可以比較有興趣去學習,跟傳統學習者的心態會較不同。如果是開放式課程,這種免費課程就更好囉,因為不用錢。」(楊戎文、華士程、王關豪wiki)


這些”小腳”的占卜師到底準不準:200%


真人實事:

經過市場調查,我們發現已經目前已有開放式課程的存在了,使用的人數更已遍及全球各國,我們親身專訪幾位來台多年的外國人來跟我們說說開放式課程的用處。


遠從火星來匿名sbm的使用者說「偷偷告訴大家,開放式課程的工作人員一天有48小時,感謝能替我們這些英文能力不佳,又想獲得更多知識的學習者,提供這麼好的管道」”(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4/oops.html)


非洲裔的小黑也說「佩服工作人員的無私,但開放式課程有一個潛在的問題,開放式課程中缺少了"學習成效的評鑑"部分,學生如何確認自己能達到學習目標」(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4/oops_17.html)


遠在台東偏遠鄉鎮的哈尼也提道:「我欣賞這樣的想法與計畫,就如同開放原始碼社群與百元電腦、維基百科一樣,真正「世界地球村」的推動者,並認為課程內容英譯中這一點,他覺得這是有必要的」http://yi-bin.blogspot.com/2007/04/oops.html


占卜解析:


開放式課程讓世界各地的人有機會上到所謂MIT名校的課程,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這些工作人員實在令人佩服,大家的熱情是支持這個計畫持續的主要動力,翻譯內容的專業性也都由該領域的專家或教師審查過,且工作人員透露,透過討論區傳遞而來的批評與建議,都是讓課程更完美的驅力。雖然目前工作小組的經濟來源有短缺的現象,但若發以”學習證照”則與其中心思想”創作共享,天下為公”有所違背,因此目前仍未朝此方向準備。
  

OOPS裡有好幾句名言「任何一個演講者一開始都是一個糟糕的演講者」、「唯有知識可以自由分享,人類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這些名言並非被這群工作人員束之高閣,而是持續的落實與實踐他們的話,我們必須向他們的精神與付出看齊。


從這部片子開始課程踏入”自由 ”產業的討論,我突然感覺到(Free免費=Free自由)的學習,大家也都提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道者,而是領軍入門者,要活下來就勇敢的向前衝吧。想辦法突破重圍、想出新的攻城計畫就像特洛依木馬戰爭的創意般,但要注意的是,創意的背景能力是充裕的基本知識,網路只是讓你把學習與傳遞知識的工具,並非能力的指標。

Jay Cross占卜師:

水晶球裡顯示未來教室裡會愈來愈少人

「2007將是具有影響力的一年。課程、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少的課堂課程、書本與三日研討會。學習者將會自主安排他們所需學習的課程,以莫爾定律(或稱摩爾定律)的觀點來看,在技術持續發展之下,未來資訊將會是朝取得便利、品質佳、低成本得走向。」(佩貞、智元WIKI)

準確度:100%

真人實事1:
教室裡真的會越來越少人嗎?請到東森新聞謠言追追追的追查者為我們調查,發現在台東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裡真的有一堂不用到教室裡就可以學習的課程ㄟ,請到老師和學生來為我們解說課程的內容。

老師:「我們這堂課是所謂的quasi-f2f(準面對對模式),所以我們是fully online, 不是 blended」(請見google group討論區,標題為clarify a question)

智元:「要討論線上學習,就先了解相關的定義,約有三種線上學習的定義
1.教學形態或傳遞媒體的結合 2.教學方法的結合3.兼備線上課程與面授指導,在我們這堂課應該是以第三個定義為課程進行的模式。」http://darkdrag.blogspot.com/2007/05/chapter-1-of-handbook-of-blended.html

雅琇:「這兩種模式的差異為:所謂實體課程:是現場live的(面對面)、少延遲的(可直接回饋的)、豐富的媒介、人為主體。而虛擬課程:是遠距的、延遲的時間較長(非即時回饋的)、多為文字的媒介、電腦使用率高。而使用這種所謂Blended的優點是可以改善教學法、增加時間與空間上使用的彈性、提高成本有效性」(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5/chapter-1-of-handbook-of-blended.html)

佩貞:「使用非同步的課程主要是可以不受時間空間與網路頻寬限制,共同參與,學生認為非同步學習的挑戰是(1)時間管理、(2)自主性、(3)對科技工具的熟悉與舒適程度;而對老師的挑戰是(1)活動的設計、(2)流暢性」(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4/20070419-blog_26.html)

預言解析1:

綜合上述說法,我們可以了解未來的學習方法已經會習慣性的融入線上學習,因為學生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搜尋資料、也可以透過線上討論來激盪彼此的想法,以下為個人統整同步與非同步的優缺點:

大家對於非同步的共同想法是:花的時間好多!呵呵…完全推翻我們過去非同步比較輕鬆的想法。
同步的優點:(1)可以及時的獲得同學與老師的回饋,能快速激盪出新的想法。(2)可同時透過同學的肢體了解其更深的情緒與思維。
非同步的優點:(1)可依照自己的步調去調整學習的進度。(2)思考的時間變多的,有更多的時間閱讀。非同步的缺點:(1)沒有討論容易產生盲點。(2)教師與學生都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製作教材與閱讀教材。(3)教師較無法掌控學生的學習。(4)評分的標準,因為非同步的關係,造成有小組報告時,仍須配合時間才能學習。
改善方法:(1)教師可提供輔助的教材,來解決大家的疑慮。(2)多以個人作業作為評分的方法。

真人真事2:未來資訊將會是朝取得便利、品質佳、低成本得走向,有這麼好的產品嗎?哪裡買的到?

老師:「請你看完http://www.myoops.org/twocw/mitworld/video/313/index.htm就知道真的有這個產品喔。」

義斌:「1.5Kg、彩色黑白雙模顯示器、無硬碟、3個USB、無線網路、P2P網路連線、手搖發電(已改為腳踏),這樣的電腦只要3500台幣,連我都想要拿一台來玩哩!但是文章中倒也提到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維修。非洲村落連買都買不起,怎麼有錢自費去維修?如何維修?」(http://yi-bin.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html)

雅琇:「電腦讓偏遠的小孩有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與世界接軌,而,那裡的老師則更應學習科技的使用,除了在小孩的身上教育外,更應同步對於當地的師資作訓練。教師進行使用OLPC與維修方面的基本教學,是一個還不錯的方面」(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html)

佩貞、智元提出:「灰色市場」的議題,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三個解決方案:第一、讓它完全沒有市場,使其賣不了,沒人要買。第二、讓安裝到系統中的科技。第三、讓這台機器極為獨特,如果你不是孩子或教師,社會不會容忍你擁有這東西。不要讓愛心給不肖的人給糟蹋了。」(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5/20070503.html)

預言解析2:

百元電腦這看似龐大的計畫,真的有運作的可能嗎?是的,我們看到了百元電腦真的在第三世界實施了(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22.html),只是這樣的硬體目前市買不到的,而百元電腦中也包含網路,為的是讓第三世界的學生也可以透過網路學習,由此我們可以結合「世界是平的」的議題,網路讓學習無國界,網路雖然仍無法深入各國的各個角落,因為各國政府的政策不一,都是造成世界無法「平」的原因,但正因為有這群不斷創新與發展並向外協助的人,期盼讓教育可以使更多的學童能共同參予科技帶來的便利。

結語:
近期終於把借了好久的書”芬蘭經驗”看完了,芬蘭,一個學習差異最小的國家,他們教學的指標是”不讓一人落後”!再從他們的課本來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測量物品的單元是比較全世界各國的大樓高度差異,他們讓小孩能與全球接軌,特別是讓他們了解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狀況,教育的未來,不正如此,宏觀的眼界,不墨守成規。 這學期辛苦老師了!感謝你給我們與”未來”的接觸。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慢慢成型的期末作業

1.遙遠的距離,未曾謀面的身影


--老師的感覺與轉變


從第一次的上課,老師說我們很lovely,這些話是用英文寫的,距離似乎還好遠,這個距離不單只有地理位址還包含了溝通的語言。慢慢的,老師的部落格中開始出現中文了,這是3月的事。到現在,已經成了全中文的部落格和wiki作業大綱,老實說,這些熟悉的字真的是lovely!


--同學的感覺與轉變


在自己的部落格中看到,在課程開始的前兩三週,幾乎每次都要耗費30分鐘來搞定硬體設備,對於老師回應都以點頭搖頭表示,就是不開金口;因為不熟悉新老師,仍楚於靦腆害羞的情況。
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習慣對著螢幕前的小人頭們發表感想,討論,還有姿態上呈現的輕鬆。


--好像少了什麼?
老師究竟多高?本人比電視漂亮嗎?


2. 智慧大師、部落格、WIKI就這麼把我們串起


---智慧大師:這次遠距使用的是新版的智慧大師,大家也都沒有用過視訊功能,因此由侑霖叔叔協助同學們操作,快速的學校網路以及設備良好的教室,但缺的卻是”軟體”上的不足。


---部落格、wiki:上課第一週,老師便要我們註冊屬於自己的部落格與wiki,這是繳交作業與互動的工具?第一週,我不明白這些工具與遠距教學倒底能融合到什麼樣的程度。
過了一個學期,要看作業大綱,不用思考就直接連上wiki;要看大家的部落格心得,不用思考RSS軟體就開啟了;要討論議題,直接上google group;
想一想,我們少了什麼經驗?哈,好像沒有用紙本交過作業耶!


不過這些工具所賦予的功能是教師與學生在經驗中訂定的,是否這些工具能有更多元的使用,就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試驗而衍生的。


補充:我們有一個工具一直都沒用到,就是自己的wiki,我們都在老師的wiki上共同創作,因此個人的wiki在這節課就會不符合”共同創作”的精神了。


---改進的地方:記得我還在業界時,只要有新版軟體上市,我就要開始寫使用說明書,而我的第一章肯定是:第一次使用方法。
而老師以及我們缺的就是這個入門指引,智慧大師的操作,部落格、wiki、google group的申請與使用,都應要要有使用介紹。之前grace老師提及,課程開始時只收到一個智慧大師的網址和帳號密碼,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這裡和那裡的差異!Dr.Liu說,在美國教師必須接受WebCT的操作教學,為的是能事能讓教學平台變成一個豐富的教學環境,而我們這裡卻是輕率的對待,這就可以推論要推廣線上教學或是教學平台,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態度。


3. 英文Paper每週的震撼教育

--- K–12 Online Learning:介紹美國k-12年級生,使用線上學習的數量與差異,並推估線上學習未來的發展。
(1) 掛羊頭賣狗肉:這裡說的是許多學校為了提高學校名聲,打著給學生線上學習的環境,而給的卻是一片遊戲教學光碟或網站以及一部電腦,卻忽略線上學習中一個相當有意義價值的”自我學習”精神。
(2) 有這麼急著讓線上學習融入幼兒教育嗎?幼兒園的小朋友天真活潑又可愛,正是人格培養的重要階段,增加人際間的互動而非在虛擬的環境中學習,先接觸科技就能提高創造力嗎?我,仍保持存疑的態度。
(3) 線上學習是未來的趨勢:有多少好處?縮短城鄉差距、讓學習能跨足更寬廣的領域、聽來自全球不同體系下的聲音、讓特殊族群能透過網路獲得更深知識、學習者可以掌控自己學習的時間…好處多多。但面臨的就是現實的問題,政策的重視、資金、硬體設備的支援、教師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學習態度無法全然掌控,都會影響線上學習的發展,但!這卻會變成未來必定的教學活動(策略)之一。因為它讓學習更寬廣了!
(4) 台灣與美國的差異:在文章中總是提到偏僻地區使用線上學習的人數較多,美國的偏僻地區,那是幾各小時才能到達的地方?沒去過美國,不過曾體驗到指大台灣7倍的新西蘭(大陸用語..哈哈)竟然可以80KM沒有任何一家商店和更別提小學了,騎車的我們在台灣沒遇過這個問題,到處都是繁華的商街,因此地理環也是造成線上學習發展差異的一個主因。
(5) 另一個差異:台灣的K-12除了學生外,也是老師進修的平台,不過用的智慧大師是”舊版”!就從”遠距教學”來看,就少了這一個功能,這樣如何提升課程的新鮮度?


---Melissa 老師的英文訪談


---Predition 2007


---教育的未來:Did you know?你感受到震撼了嗎?
在這篇文章中,大家都提到一個共同的觀念:自我學習的態度。我們從這部片子開始踏入”自由 ”產業,我突然感覺到(Free免費=Free自由)的學習,大家也都提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道者,而是領軍入門者,要活下來就勇敢的向前衝吧。想辦法突破重圍、想出新的攻城計畫就像特洛依木馬戰爭的創意般,但要注意的是,創意的背景能力是充裕的基本知識,網路只是讓你把學習與傳遞知識的工具,並非能力的指標。


近期終於把借了好久的書”芬蘭經驗”看完了,芬蘭,一個學習差異最小的國家,他們教學的指標是”不讓一人落後”!再從他們的課本來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測量物品的單元是比較全世界各國的大樓高度差異,他們讓小孩能與全球接軌,特別是讓他們了解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狀況,教育的未來,不正如此,宏觀的眼界,不墨守成規。


---OOPS:開放式課程,知道後要記得行動!
  當我們知道OOPS的運作後,莫不乍舌,佩服這些工作人於無私的精神,在看OOPS時有好幾句名言「任何一個演講者一開始都是一個糟糕的演講者」、「唯有知識可以自由分享,人類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這些名言並非被這群工作人員束之高閣,而是持續的落實與實踐他們的話。


---百元電腦


---世界是平的


---Handbook of blened


4. 同步與非同步哪一個好
----4/12號那天,老師去參加研討會了。在台灣若是有這種事通常是放假一天,皆大歡喜,哈。不過我們卻利用文字激盪出這的多的看法,用腦過度的下場就是眼睛酸和肚子餓。


---議題:討論的議題是OOPS,內容就不多說,請看第3點英文Paper每週的震撼教育的說明。


---同步與非同步的差異與感想
大家共同提及的想法是:花的時間好多!呵呵…完全推翻我們過去非同步比較輕鬆的想法。

同步的優點:
(1)可以及時的獲得同學與老師的回饋,能快速激盪出新的想法。
(2)可同時透過同學的肢體了解其更深的情緒與思維。


非同步的優點:
(1)可依照自己的步調去調整學習的進度。
(2)思考的時間變多的,有更多的時間閱讀。


非同步的缺點:
(1)沒有討論容易產生盲點。
(2)教師與學生都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製作教材與閱讀教材。
(3)教師較無法掌控學生的學習。
(4)評分的標準,因為非同步的關係,造成有小組報告時,仍須配合時間才能學習。


改善方法:

(1)教師可提供輔助的教材,來解決大家的疑慮。
(2)多以個人作業作為評分的方法。


5.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04/26掛掉的主機
---05/03殘缺的遠距平台
---這些背後的意義:網路平台的不被重視、平台的取代性


6. 主持人交棒
---第一組報告
---第二組報告
---改進


7. 傳統與線上的切身經驗 ---(一個學習過後我的體會)
---傳統與線上的差異
---加入線上真的不錯,偶爾也想在家上課 8. 讓我們繼續連結吧 ----(如何在更好)
---課程進入尾聲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2007.05.31 上課紀錄

今天老實說是我最開心的日子,
因為我的實驗終於結束了!Oh!!!what a lovely day!
一早載著小貞貞同學,到實驗小學去做後測,同學們都很配合,
之後進行實驗後的獎品發送,還好同學們對於小小的獎品都很開心。
實驗後覺得自己成長很多,對一個沒教過小孩的人來說,一路上遇到的人都給我很大的空間去發揮以及給予支持,實驗作完發現人心很美,很感動。

其實,在做實驗教材時,就像Dr.liu所提及的,要視學生的喜好改變教材,電腦病毒概念如果只用講述整體上起來很無趣,在其中,我放了一些假病毒讓同學去執行,沒想到他們很喜歡。
我在發獎品的時候,他們最想要的獎品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病毒!
他們希望我把病毒檔案給他們,就算哪是我模擬出來的,他們還是很想要。不過..當然是被我拒絕啊...這是道德層面的問題。

課程還是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受限於時間、空間、教師的經驗,要掌控的的變數很多,現在我才能深深感覺到經營一門課的挑戰與壓力。

今天上課整各過程很輕鬆,大家對於發言與報告的流程都已經很精熟了,發現學弟妹們的部落格統整功力實在太強啦!要綜合大家的言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意見,小貞貞同學昨天在做兒童文學作業時就說了,因為常寫部落格,讓她寫文章的功力變好了!

是的,透過發言與書寫提升自己資料的統整能力與邏輯思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充實自己的知識,才能繼續往上提升。

期末作業--慢慢進入篇

1.遙遠的距離,未曾謀面的身影


--老師的感覺與轉變
從第一次的上課,老師說我們很lovely,這些話是用英文寫的,距離似乎還好遠,這個距離不單只有地理位址還包含了溝通的語言。慢慢的,老師的部落格中開始出現中文了,這是3月的事。到現在,已經成了全中文的部落格和wiki作業大綱,老實說,這些熟悉的字真的是lovely!


--同學的感覺與轉變
在自己的部落格中看到,在課程開始的前兩三週,幾乎每次都要耗費30分鐘來搞定硬體設備,對於老師回應都以點頭搖頭表示,就是不開金口;因為不熟悉新老師,仍楚於靦腆害羞的情況。
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習慣對著螢幕前的小人頭們發表感想,討論,還有姿態上呈現的輕鬆。

--好像少了什麼?

老師究竟多高?本人比電視漂亮嗎?


2. 智慧大師、部落格、WIKI就這麼把我們串起

--智慧大師:這次遠距使用的是新版的智慧大師,大家也都沒有用過視訊功能,因此由侑霖叔叔協助同學們操作,快速的學校網路以及設備良好的教室,但缺的卻是”軟體”上的不足。


---部落格、wiki:上課第一週,老師便要我們註冊屬於自己的部落格與wiki,這是繳交作業與互動的工具?第一週,我不明白這些工具與遠距教學倒底能融合到什麼樣的程度。


過了一個學期,要看作業大綱,不用思考就直接連上wiki;要看大家的部落格心得,不用思考RSS軟體就開啟了;要討論議題,直接上google group;
不過這些工具所賦予的功能是教師與學生在經驗中訂定的,是否這些工具能有更多元的使用,就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試驗而衍生的。

想一想,我們少了什麼經驗?哈,好像沒有用紙本交過作業耶!


補充:我們有一個工具一直都沒用到,就是自己的wiki,我們都在老師的wiki上共同創作,因此個人的wiki在這節課就會不符合”共同創作”的精神了。


---改進的地方:記得我還在業界時,只要有新版軟體上市,我就要開始寫使用說明書,而我的第一章肯定是:第一次使用方法。而老師以及我們缺的就是這個入門指引,智慧大師的操作,部落格、wiki、google group的申請與使用,都應要要有使用介紹。之前grace老師提及,課程開始時只收到一個智慧大師的網址和帳號密碼,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這裡和那裡的差異!Dr.Liu說,在美國教師必須接受WebCT的操作教學,為的是能事能讓教學平台變成一個豐富的教學環境,而我們這裡卻是輕率的對待,這就可以推論要推廣線上教學或是教學平台,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態度。

英文Paper每週的震撼教育
----大意、印象深刻的議題
--- K–12 Online Learning:介紹美國k-12年級生,使用線上學習的數量與差異,並推估線上學習未來的發展。
(1)
---Melissa 老師的英文訪談。
---Predition 2007
---教育的未來
---OOPS
---百元電腦
---世界是平的
---Handbook of blened
4. 同步與非同步哪一個好
----4/12號那天
----議題:OOPS
---同步與非同步的差異與感想
5.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04/26掛掉的主機
---05/03殘缺的遠距平台
---這些背後的意義:網路平台的不被重視、平台的取代性

6. 主持人交棒
---第一組報告
---第二組報告
---改進 7. 傳統與線上的切身經驗 ---(一個學習過後我的體會)
---傳統與線上的差異
---加入線上真的不錯,偶爾也想在家上課 8. 讓我們繼續連結吧 ----(如何在更好)---課程進入尾聲

與Jannie 對話--非傳統課程分享

從Jennie的訪談中可見國外已將非傳統的課程發揮的淋漓盡致了。
再聽的過程想到我們課程一開始所提到的也曾提及所謂的電腦中介課程,
記得當時也有提到函授這種課,目前台灣常被使用在補習班,利用看dvd或寄發的教材,自行學習。
這種方式和jennie提到的第二種 video很相似,不過jennie提出來的差異是作業大綱全在網路上,
且教師的dvd要有趣...才有學習的動機;我在想當購買這些dvd時,如何能確定它是有趣的..有試看的檔案嗎?不然買了..不適用..那豈不浪費了一筆費用...
這裡提到dvd可以覺得"safe"...覺得safe大家都很喜歡...但若經常使用是否容易缺乏互動與相互激盪的能力。

與我們的課程相對應,感覺我們比較像那堂因為老師受傷而改採用的vedio conference的課,jennie提到透過線上面對面的課程,一開始較難以適應...我也有這樣的感覺,無法正常開口,也必須直盯著螢幕上的小人頭看...其實專注的精神可能比面授時來的好。

有一個問題,jennie提到她經歷過的非傳統課程中,似乎較常使用的教學平台是webCT,然後就沒有其他輔助平台了?像我們還有blog..wiki..group..來讓我們參予討論、繳交作業、抒發心情,但在jennie介紹裡缺了這一塊,是webCT功能強大呢?亦或是多數老師認為管理的麻煩而少用,畢竟她也提到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像孟芬老師會立刻回訊,如果老師無法立即回應,那就更應該要有一個平台可以讓學生能在反應後立即收到老師或其他同學的回饋吧!例如google group會在反應訊息後寄送給同班同學信件,webCT可以做到這樣嗎?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DR.LIU給我們的回應

Dr.Liu的回應很仔細,其實最重要的重點就是在發展線上課程時,必須要考量學生的興趣與喜好,經過反覆的互動與師生的反饋,也就是經過嘗試期、改進期、維護期讓課程趨於圓滿。

感想:

在訪談中印象很深的是學校不能到老師的課堂中去評鑑或干預老師的課程,而由學生回答一些基本的問題來作課程評鑑;在台東大學也多是由學生填寫課程滿意度來對老師的教學座反饋,分數低的有兩級,真的很爛或比較嚴格;分數高的也有兩級,真的很好或輕鬆愉快的混水摸魚;分數是否真能反映真實?若是如此那課程的好壞就視教師的良心而定囉!

而事實上,美國與台灣再線上教學的發展上仍有一段很大的差距,光在線上教學的支援團隊上的差異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台灣發展的速度會比較慢,因為大多數的老師一但決定要將課程轉成線上,幾乎就是要從頭到尾自己設計,而且很有趣的是,國外似乎已經將線上學習視為學習的一部分,而國內的學校若有線上學習的課程似乎是一件很特別的事,就如我們一樣,其他人聽到我們是遠距教學,一開始的反應都是"新鮮""特別""好想去看看"....它在國內還不算是一件"常事"...

再來就佩貞提出的那篇遠距偕同教學的研討會論文來看,一看到遠距我們想到的事課程設計一定要著重在與學生的互動上,但這篇論文並未指出遠距的重點意義,作者在這裡是緊把遠距當成是跨越距離藩籬的媒材,在這篇論文中我只看到遠距只是扮演一個協同教學所使用的工具,若能更著重在如何互動上相信會更有趣(例如利用我們使用的工具blog,wiki等作為課後互動的平台)。


2007.05.24課後心得

已經連續幾次沒有參加一開始上課的心得分享了,
總是要坐下來一陣子後才能進入狀況,
最近幾次,看到大家的部落格其實都整理的很仔細。
這個禮拜繼續討論HANDBOOK OF BLENDED,
大家太用功了,上各禮拜好像就已經把文章看的差不多,
所以這個星期沒有太大的問題,其中老師對於耀德提出BLENDED為"整合式學習",認為"為達成最佳的學習目標,以最合適的學習方式,用最適合的時間,應用恰當的學習技術,將正確的知識及技能傳遞給所有人",不過在HANDBOOK中明確的指出本書的定義為面授與電腦中介的結合,而非全指教學法的整合,所以....這又是陷在無窮迴圈裡了嗎?跳出來吧...

最後決定是DR.CURT BONK的演講就不聽了,就我覺得,看完所提供的投影片基本上的重點HANDBOOK差不多,而且有些原本不解得地方也從DR.LIU的訪談中獲得解答,例如大班教學運用混成式學習可以減少空間場地的問題,也可以自行分配一半的人這週是面授,下週是線上,另一半的人則反之,可以更有效率。
所以就對不起DR.CURT BONK了,不過聽到聲音也覺得這個混成式學習的大老離我們近了些。

這裡拜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趕快把期末作業大剛寫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