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oops的討論

因為討論版上回覆時傳送有點問題,所以我把想法重新PO在部落格上。

針對"人"的部份,我有看過老師再中山大學的演講,當中也有提到當義工們遇到找碴的人時,心中其實也是憤恨難平的,因此會相約熟識的義工們抒發情緒,不過一旦找碴的人給正向的回饋後,便能迅速在心中重新找到平衡點。在這邊,我想到的是翻譯的人員遍居各地,人都要有一個可以抒發的窗口,是否有區域性的組織,可以及時解決困 擾,不過很有趣的是,網路這麼普遍,想要聯絡誰都是很方便的,是否組織中有定時的會議可共同討論?

我也曾經對我的工作有熱情,熱情也可以持續各好幾年,但讓我想離開的原因是因為公司無法提供給我更深層的知識與其他的工作項目,這也是經營者的一個問題,如何讓員工在能力上持續的進展,以及如何開創新的路讓大家繼續前進,在組織中的運作究竟是如何?

至於提到認證的問題,這樣說法讓我覺得課程變成一個取得"某樣東西"的手段,容易淪落到為了證照而學習,跟開放式課程的本意是否有所違背?當組織變成利益導向時,容易讓本質變了樣。

對於智元的想法,我不知道有沒有誤解,就如珮貞提到的,教師變成協助者的腳色,但我之前有提過,在"學習成效的評鑑"部分,是開放式課程中缺少的一塊,教師協助者的腳色應該著重要如何確認學習者能達到學習目標,教師在作業繳交後的回饋應付出更多的時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