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教育的未來

看完那段 Do you know 的短片後,腦裡竟然是一片空白,這個空白是贊同與質疑的中間線,這是一種生理本身出現的訊號,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而是突然間腦袋裡冒出兩種強烈的感受,而無法完整的把思緒整理清楚。(這段話不算在那100個字裡面吧....^^)

教師在教學的歷程中所扮演的腳色應是"帶領"學生入門,而學生是否要讓這個學習有意義則端賴本身的學習態度。
正如影片中所說的,大量的資訊若要在課堂中都由老師傳授,那學生就容易缺乏學習的動機與自我思考的能力。
而"思考"則是造成學生學習成效上的最大差異,這樣子的差異才能創造出不一樣的路,不然哪裡來的365行,行行不同。
其實再影片中有一個令我存疑的地方,過大的數字容易造成大家對未來的不安全感,或許這種不安全感是促使學習進步的主因,但就如我題到的差異,因為領域的廣泛,個人的專門不同,因此在將影片中的數據切割成細小的片段,或許數字依舊很大,但至少不那麼駭人。

影片中要講的東西很多,跨出國家的藩籬,多聽多看不同世界裡的想法,透過網路讓學習達到極大值,碰觸以往到不了的界地,因此整各影片就我的觀感是,教師與學生或是每一個人,其學習方式都必須改變,從餵養的依存關係轉變成教導自我覓食的方式。

說到教育的未來,突然想到一個議題,那天和義斌在看討論12年國教的電視,談到是否要存有明星學校,明星學校是如合經營他的學生(沒唸過明星學校,我沒什麼概念)?
國外也有所謂的明星學校,在美國,人民真的對這種學校也有"迷思"嗎?強度為何?大於或等於台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