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遙遠的距離,未曾謀面的身影
1. 老師的感覺與轉變
從第一次的上課,老師說我們很lovely,這些話是用英文寫的,距離似乎還好遠,這個距離不單只有地理位址還包含了溝通的語言。慢慢的,老師的部落格中開始出現中文了,這是3月的事。到現在,已經成了全中文的部落格和wiki作業大綱,老實說,這些熟悉的字真的是lovely!
2. 同學的感覺與轉變
在自己的部落格中看到,在課程開始的前兩三週,幾乎每次都要耗費30分鐘來搞定硬體設備,對於老師回應都以點頭搖頭表示,就是不開金口;因為不熟悉新老師,仍楚於靦腆害羞的情況。一直到現在,我們已習慣對著螢幕前的小人頭們發表感想,討論,還有姿態上呈現的輕鬆。
3. 好像少了什麼?
老師究竟多高?本人比電視漂亮嗎?
二、 智慧大師、部落格、WIKI就這麼把我們串起
1. 智慧大師:
這次遠距使用的是新版的智慧大師,大家也都沒有用過視訊功能,因此由侑霖叔叔協助同學們操作,快速的學校網路以及設備良好的教室,但缺的卻是”軟體”上的不足。
2. 部落格、wiki:
上課第一週,老師便要我們註冊屬於自己的部落格與wiki,這是繳交作業與互動的工具?第一週,我不明白這些工具與遠距教學倒底能融合到什麼樣的程度。過了一個學期,要看作業大綱,不用思考就直接連上wiki;要看大家的部落格心得,不用思考RSS軟體就開啟了;要討論議題,直接上google group;想一想,我們少了什麼經驗?哈,好像沒有用紙本交過作業耶!
不過這些工具所賦予的功能是教師與學生在經驗中訂定的,是否這些工具能有更多元的使用,就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斷的試驗而衍生的。補充:我們有一個工具一直都沒用到,就是自己的wiki,我們都在老師的wiki上共同創作,因此個人的wiki在這節課就會不符合”共同創作”的精神了。
3. 改進的地方:
記得我還在業界時,只要有新版軟體上市,我就要開始寫使用說明書,而我的第一章肯定是:第一次使用方法。 而老師以及我們缺的就是這個入門指引,智慧大師的操作,部落格、wiki、google group的申請與使用,都應要要有使用介紹。之前grace老師提及,課程開始時只收到一個智慧大師的網址和帳號密碼,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這就是這裡和那裡的差異!Dr.Liu說,在美國教師必須接受WebCT的操作教學,為的是能事能讓教學平台變成一個豐富的教學環境,而我們這裡卻是輕率的對待,這就可以推論要推廣線上教學或是教學平台,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態度。
三、 占卜師在2007年的預言準不準?
Bonk占卜師:
水晶球雖然雲霧瀰漫,但卻有有一道彩虹般的光芒
「目前整體趨勢者著重在為個人量身訂做的學習,並可依學習者的學習行動來設定自己自己的學習場域。當WEB涉及到教育或訓練領域時,WEB就不再只是WEB了。線上學習的教學模式將在這年開始在教學與學習者間做更深層的想法,而不是只著重在科技的發展上。」(雅琇和義斌wiki)
「在2006時,WEB2.0開始被推動,這些人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06的風雲人物。WEB2.0有動畫、圖片、影片,與傳統網頁不同,較為生動。在2007年時,線上學習被傳統的教學者及學習者注意,並改變他們自己所習慣的傳統學習方法。因為WEB2.0不再只是網頁,可以互動,人們不再只是自己摸索。這種模式可以讓使用者去思考學習的方法,並且融入遠距教學,而不僅僅只是技術。」(楊戎文、華士程、王關豪 WIKI)
準確度:100%
真人實事:
許多民眾報料在經過「Did you know」的事件後,更可以看出學習的態度與腳色的轉變狀況:
雅琇提出他的親身體驗:「教師在教學的歷程中所扮演的腳色應是"帶領"學生入門,而學生是否要讓這個學習有意義則端賴本身的學習態度。」「教師與學生或是每一個人,其學習方式都必須改變,從餵養的依存關係轉變成教導自我覓食的方式」(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html)
佩貞現身說法,指出「教師將所有有利於我們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所有資訊、資源都整合於教學活動中,並教導我們篩選、判斷、網路上的素材,轉化為有組織的資訊。現在的我們知道可以利用一些科技來增加教學的互動及學習,例如:Wiki、Google group、Blog、OOPS...等」
(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4/did-you-know.html)
耀德勇敢站出來指認「在did you know事件中雖然有很多錯誤的數據,但他認為這事件背後所要傳達的意念遠勝於他要呈現的數字,他認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創新是這個世界成長的動力。」 (http://abcvictor.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html)
大師的預言解析:
經過真人實事的統整,我們可以歸納出這位大師預測了一個重要的關鍵,未來的學習者必須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網路的便利與進步,讓學習者可以隨時取得資訊,有能力選擇自己需要的知識或參予special group做更深入研究;而Web2.0的時代來臨,更意味著人與人可以透過網路互動,利用更多元的媒體使學習更有趣。
更多延伸的預言:
在大師的預言後,陸續出現其他的想法「線上學習近年來在台灣一直持續發展,有教育機構成立「數位階梯學院」來讓小朋友可以線上學習,不再只是傳統的學習方式,而且線上資訊較多,更新容易,資料經過編輯可以讓學習者很快找到學習重點。而且由於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有趣,讓學習者可以比較有興趣去學習,跟傳統學習者的心態會較不同。如果是開放式課程,這種免費課程就更好囉,因為不用錢。」(楊戎文、華士程、王關豪wiki)
這些”小腳”的占卜師到底準不準:200%
真人實事:
經過市場調查,我們發現已經目前已有開放式課程的存在了,使用的人數更已遍及全球各國,我們親身專訪幾位來台多年的外國人來跟我們說說開放式課程的用處。
遠從火星來匿名sbm的使用者說「偷偷告訴大家,開放式課程的工作人員一天有48小時,感謝能替我們這些英文能力不佳,又想獲得更多知識的學習者,提供這麼好的管道」”(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4/oops.html)
非洲裔的小黑也說「佩服工作人員的無私,但開放式課程有一個潛在的問題,開放式課程中缺少了"學習成效的評鑑"部分,學生如何確認自己能達到學習目標」(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4/oops_17.html)
遠在台東偏遠鄉鎮的哈尼也提道:「我欣賞這樣的想法與計畫,就如同開放原始碼社群與百元電腦、維基百科一樣,真正「世界地球村」的推動者,並認為課程內容英譯中這一點,他覺得這是有必要的」http://yi-bin.blogspot.com/2007/04/oops.html
占卜解析:
開放式課程讓世界各地的人有機會上到所謂MIT名校的課程,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這些工作人員實在令人佩服,大家的熱情是支持這個計畫持續的主要動力,翻譯內容的專業性也都由該領域的專家或教師審查過,且工作人員透露,透過討論區傳遞而來的批評與建議,都是讓課程更完美的驅力。雖然目前工作小組的經濟來源有短缺的現象,但若發以”學習證照”則與其中心思想”創作共享,天下為公”有所違背,因此目前仍未朝此方向準備。
OOPS裡有好幾句名言「任何一個演講者一開始都是一個糟糕的演講者」、「唯有知識可以自由分享,人類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這些名言並非被這群工作人員束之高閣,而是持續的落實與實踐他們的話,我們必須向他們的精神與付出看齊。
從這部片子開始課程踏入”自由 ”產業的討論,我突然感覺到(Free免費=Free自由)的學習,大家也都提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道者,而是領軍入門者,要活下來就勇敢的向前衝吧。想辦法突破重圍、想出新的攻城計畫就像特洛依木馬戰爭的創意般,但要注意的是,創意的背景能力是充裕的基本知識,網路只是讓你把學習與傳遞知識的工具,並非能力的指標。
Jay Cross占卜師:
「2007將是具有影響力的一年。課程、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少的課堂課程、書本與三日研討會。學習者將會自主安排他們所需學習的課程,以莫爾定律(或稱摩爾定律)的觀點來看,在技術持續發展之下,未來資訊將會是朝取得便利、品質佳、低成本得走向。」(佩貞、智元WIKI)
準確度:100%
真人實事1:
老師:「我們這堂課是所謂的quasi-f2f(準面對對模式),所以我們是fully online, 不是 blended」(請見google group討論區,標題為clarify a question)
智元:「要討論線上學習,就先了解相關的定義,約有三種線上學習的定義
1.教學形態或傳遞媒體的結合 2.教學方法的結合3.兼備線上課程與面授指導,在我們這堂課應該是以第三個定義為課程進行的模式。」http://darkdrag.blogspot.com/2007/05/chapter-1-of-handbook-of-blended.html
雅琇:「這兩種模式的差異為:所謂實體課程:是現場live的(面對面)、少延遲的(可直接回饋的)、豐富的媒介、人為主體。而虛擬課程:是遠距的、延遲的時間較長(非即時回饋的)、多為文字的媒介、電腦使用率高。而使用這種所謂Blended的優點是可以改善教學法、增加時間與空間上使用的彈性、提高成本有效性」(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5/chapter-1-of-handbook-of-blended.html)
佩貞:「使用非同步的課程主要是可以不受時間空間與網路頻寬限制,共同參與,學生認為非同步學習的挑戰是(1)時間管理、(2)自主性、(3)對科技工具的熟悉與舒適程度;而對老師的挑戰是(1)活動的設計、(2)流暢性」(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4/20070419-blog_26.html)
預言解析1:
綜合上述說法,我們可以了解未來的學習方法已經會習慣性的融入線上學習,因為學生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搜尋資料、也可以透過線上討論來激盪彼此的想法,以下為個人統整同步與非同步的優缺點:
大家對於非同步的共同想法是:花的時間好多!呵呵…完全推翻我們過去非同步比較輕鬆的想法。
老師:「請你看完http://www.myoops.org/twocw/mitworld/video/313/index.htm就知道真的有這個產品喔。」
義斌:「1.5Kg、彩色黑白雙模顯示器、無硬碟、3個USB、無線網路、P2P網路連線、手搖發電(已改為腳踏),這樣的電腦只要3500台幣,連我都想要拿一台來玩哩!但是文章中倒也提到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維修。非洲村落連買都買不起,怎麼有錢自費去維修?如何維修?」(http://yi-bin.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html)
雅琇:「電腦讓偏遠的小孩有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與世界接軌,而,那裡的老師則更應學習科技的使用,除了在小孩的身上教育外,更應同步對於當地的師資作訓練。教師進行使用OLPC與維修方面的基本教學,是一個還不錯的方面」(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html)
佩貞、智元提出:「灰色市場」的議題,Nicholas Negroponte提出三個解決方案:第一、讓它完全沒有市場,使其賣不了,沒人要買。第二、讓安裝到系統中的科技。第三、讓這台機器極為獨特,如果你不是孩子或教師,社會不會容忍你擁有這東西。不要讓愛心給不肖的人給糟蹋了。」(http://sbm0527.blogspot.com/2007/05/20070503.html)
預言解析2:
百元電腦這看似龐大的計畫,真的有運作的可能嗎?是的,我們看到了百元電腦真的在第三世界實施了(http://yahsiou.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22.html),只是這樣的硬體目前市買不到的,而百元電腦中也包含網路,為的是讓第三世界的學生也可以透過網路學習,由此我們可以結合「世界是平的」的議題,網路讓學習無國界,網路雖然仍無法深入各國的各個角落,因為各國政府的政策不一,都是造成世界無法「平」的原因,但正因為有這群不斷創新與發展並向外協助的人,期盼讓教育可以使更多的學童能共同參予科技帶來的便利。
結語:
近期終於把借了好久的書”芬蘭經驗”看完了,芬蘭,一個學習差異最小的國家,他們教學的指標是”不讓一人落後”!再從他們的課本來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測量物品的單元是比較全世界各國的大樓高度差異,他們讓小孩能與全球接軌,特別是讓他們了解新興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狀況,教育的未來,不正如此,宏觀的眼界,不墨守成規。 這學期辛苦老師了!感謝你給我們與”未來”的接觸。